6G有多快?邬贺铨:“快”不是6G的卖点,它将颠覆5G想象力
2022-11-16 14:21
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正进入概念形成和技术储备的关键时期。在11月15日举行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上,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发布最新《6G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并面向全球征集6G关键技术。
自120年前人类进入无线电时代以来,通信技术快速迭代。人们总是在一代通信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之际,便马不停蹄地启动下一代通信技术研究。比如,2013年4G在我国开始商用,5G的技术支柱也是在那时基本就绪。业内预测,2030年是6G通信商用元年。根据这个时间表,8年后,6G将来到你我身边。
移动通信“快”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何为6G?随着全球多份6G白皮书发布,这一先导性基础技术的“面貌”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6G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报告》显示,6G将实现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慧联接,实现多空间深度融合。
消费者对通信技术更替最大的感受是快,比如从1G到4G,每一代移动通信峰值速率较上一代都提高了千倍。但是进入5G以来,“快”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比如5G相对4G峰值只提高了200倍。
在速度上,6G的通信能力是5G的10倍。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发展6G没必要一味求“快”,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覆盖5G到不了的地方,将许多目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院长助理胡月梅在会上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6G时代,空间站里的航天员能与家人实时来一个“跨时空拥抱”,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海员也能刷抖音。她告诉记者,那些无法建地面基站的地方,可以通过卫星形成的空间互联网传输信息。截至目前,垣信卫星公司已经发射了数颗试验卫星,三年内有望初步形成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通信网络。
工业互联网将成6G应用主战场
会场外,华为展台的太赫兹毫米级成像设备吸引了不人围观。这台设备实现了感知和通信“二合一”,换言之,它既能“看见”物理世界,又可以在虚拟世界上构建数字孪生。
在与6G相关的项目中,频段范围在100GHz-10THz之间的太赫兹频频出现。太赫兹为何成为6G的重要候选技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验室的韩充介绍,太赫兹的最大优势是“大带宽”,在理想状态下,其传输效率能达到目前的100倍以上。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7.45亿,约占全球70%,实现了“物超人”,未来物联网终端数量将是手机终端数量的10倍。这么多终端在网络中通信,如何保证“不卡顿”,“大带宽”将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这也是邬贺铨判断工业物联网应用将成为6G主要场景的原因之一。他认为,5G引以为豪的优势,如大规模MIMO、网络切片等,在工业场景中难以发挥,工业互联网对高安全和高可靠性特别关注,6G应在这些方面体现亮点。
同时,6G将加速垂直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未来,自动化的柔性制造将提供精准定位和确定性通信能力,机器人之间能在复杂环境下实时交互。此外,大规模的机器学习以及机器人之间技能传递的新应用需求,也将引发对网络架构的重新思考。
做好5G是通往6G的最佳路径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曾说,信息价值是确定性的增加。在全球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剧的当下,聚焦6G更凸显了其价值。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理事长闻库介绍,目前全球主要的6G推进组织有6个,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牵头成立。中国MIT-2030(6G)推进组织明确提出,沉浸化、智能化、全域化是6G应用的发展趋势,做好5G是通往6G的最佳路径。
需求催生技术。“我是研究光电的,第一次参加6G大会,科技发展会将以前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中科院院士王建宇希望6G构建形成全新的互联网生态,重塑世界航天工业模式,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
“元宇宙需要6G,但元宇宙不是6G存在的理由;星地融合是6G的特色,但并非6G的主流。”邬贺铨说,6G应该把大众体验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服务刚需为本。他还表示,与5G发展初期便具备较丰富的技术积累相比,当前6G理论储备还有待加强,需要在新材料技术及应用、毫米波传播理论、宽带星地通信、网络行为建模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
(来源:文汇报)